讀書會真的對國考有幫助嗎
考試相關

國考練功房─組讀書會就是落榜的開始?3個方向幫助你釐清讀書會的必要性

每到放榜前後,國考社團或群組大概都會有一種文頻繁出現「想要組讀書會」,內容不外乎是這次考試又差了2~3分,希望組「讀書會」。乍聽之下熱血又認真,但是…真的對國考有幫助嗎?

看到想組國考讀書會的朋友,我很像問他們─你確定組讀書會對你真的有幫助嗎?你真的會組讀書會嗎(或著說怎麼運作讀書會?)。如果這件事對考生上榜沒有幫助,那為什麼要組呢?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國考的「讀書會」。


國考讀書會的核心目的─上榜,反其道而行就不是好的讀書會

雖然犯罪果標題取得很聳動,不過其實「讀書會」這件事沒有那麼絕對,如果有一天你加入一個團體,結果讀書效率一飛衝天,那恭喜你,請把本篇的內容當作一坨屎從你大腦沖走。這種讀書會一定要好好把握,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的寶貴資產。

問題是,組讀書會其實會碰到許多實務上的問題,而這些問題會影響到讀書的效率,甚至減少考生的讀書時間,考生最珍貴的就是時間了,白白浪擲,豈不是讓出題老師不法得利?

讀書會常面臨的問題有以下情況:
 

  • 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程度的戰友
    理想的讀書會對象是「比自己程度好的人」,但通常這種情況會產生一種不對等的關係,比如說A比B會讀書、那邏輯上來說B就不會比A會讀書。那也許有人說「也許A的甲科目比較強、B的乙科目比較好」。問題是這種情況就算有也要花時間找,那為什麼不花時間直接問老師或自己念?你找尋的過程中搞不好單字都可以多背200個了。  
  • 會念書的人不見得會教,更何況對方的觀念可能是錯的
    如果有去阿摩寫過題庫的朋友大概都會有類似經驗,有些題目的解析根本是錯的,只是拿一個正確答案來推導過程,學這種錯誤觀念基本上對考試一點幫助都沒有。讀書會的同伴也是類似道理,每個人學得門派都不太一樣,甚至可能觀念錯誤,這時候你又學了錯誤的二手觀念,考試危矣。  
  • 對方真的有能力批改申論題嗎
    國考難就難在申論題需要有結構的論述,而有時候各學說流派各異,有主流說法,但不代表有標準的制式答案。兩個程度差不多的考生真的有辦法幫對方批改嗎?就算其中一位的學科明顯比較熟練,但也只是就考試而言,要到批改的水準恐怕還力有未逮。  
  • 找太多人,一堆來蹭筆記的人
    網路上隨便找資料(像是DCARD、PTT),就可以發現不少讀書會經驗分享都不是挺正向的,包含「人數太多,但只有少數幾個人真的在討論課業」、「有些成員根本抱持著不純的目的加入」、「都在PO些無關緊要的早安文」,到時候還要定期點名、整理問題、忍受騷擾(?)。而且有一堆人是來蒐集筆記或問題的懶人。但大家也不用過度擔心,通常這種考生都考不上…… 
  • 無意義的聚會,降低讀書效率的讀書會
    犯罪果曾經在網路看到非常有趣的讀書會方式,採用「線上」的方式,一個禮拜找固定時間開google meet線上讀書。一次幾個小時。看到這種方式…馬上聯想到這讀書會的悲慘下場。你讀書的同時,在那邊開手機、開電腦,就注定你不會專心讀書。LINE在那邊響來響去,真的有辦法集中嗎?
    讀書時有一個很簡單粗暴的心法─就是把所有干擾源都盡量排除,結果現在讀書會自己變成干擾源,
    不用考就知道這一群人十之八九會變砲灰。
讀書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
不單練劍術要集中,讀書也要全集中

別讓國考複雜化,3種判斷讀書會適當性的方式

國考有一個最殘酷的現實就是─名額是有限的,扣掉警特、監所這種200人上下的考試,

通常三等以上的名額不會太多,10幾個上下已經算多了。

所以多一個對手上榜,也意味著自己更加不利,既然如此,為什麼要增加自己的對手?

此外,考生的心理其實是七上八下,忐忑不安,讀書會很容易產生質變。

像是看到對方進度很順利,會不會產生比較的心態?

緊張時候會想找人傾訴,特別是異性的時候難保不會有「我是不是開始在意對方」的其妙情節。

不要覺得這不可能,考試高壓力造成的吊橋效應,有可能把緊張轉移成心動。

但考試時搞這些有的沒的,那考試就不用考了。

考國考盡量單純化,減少讀書時的干擾。並避免可能產生的問題。

如果真的對讀書會很有興趣,可以以下三個方式幫助自己判斷:

  1. 計算一個禮拜在讀書會花費的時間。如果整體計算下來發現超過2小時,甚至到4~5小時以上,
    而且都不是在真的讀書,或是效率極差。那可能就要慎重考慮該不該繼續投入了。
  2. 讀書會真的有幫助到自己深入學習嗎?如果同樣時間你發現自己讀效率更好,那該讀書會的意義,恐怕就要打上一個問號了。
  3. 讀書會學到的東西跟課本內容不符合,甚至南轅北轍,這時候謹記「一本書主義原則」,以教材為本,相信教材。而讀書會既然增加觀念混淆的機會,似乎也不是應該繼續待的地方。

國考是一個人的武林,能相信的終究還是自己

其實很多想組讀書會的朋友都是自修,不想花錢補習,誤以為讀書會就能彌補詢問的難處。

或是以為讀書會就能督促自己,降低惰性。但這樣的想法基本上就是逃避。

你本來就要持續、認真,國考是自己選的,還需要別人來督促不是很怪嗎?

然後問問題就去找老師,不要找個實力跟自己差不多甚至更差的人。

在考場,一個位子只有一個人坐;榜單上,一個號碼只有兩種結果,

上榜、落榜。

讀書終究還是自己的事。能相信的,最後還是自己。